skip to main |
skip to sidebar
您們知道丈夫何以叫「老公」、妻子何以稱「老婆」?
據說源於唐代的一段故事。
唐代有一個名士,名叫麥愛新,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 ,便產生了嫌棄老妻,再納新歡的想法,並寫了一副上聯放在案頭:………
「荷敗蓮殘,落葉歸根成老藕。」
被他的妻子看到了,妻子從對聯中看到了丈夫棄老納新的念頭 ,於是便提筆續了一副下聯:
「禾黃稻熟,吹糠見米現新糧。」
以「禾稻」對「荷蓮」,以「新糧」對「老藕」,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貼 切,新穎通俗,而且,「新糧」與「新娘」諧音,饒有風趣。
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,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 ,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。
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,不忘舊情,乃揮筆寫道:
「老公十分公道。」
麥愛新也揮筆寫了下聯:
「老婆一片婆心。」
這個帶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很快被流傳開來,世代傳為佳話。
從此便有了「老公」和「老婆」這兩個名詞。
(转载)
能看到以下這封文章都是有福之人
鵑鵑原本在美國工作,公司給她的待遇很好,再加上單身,生活過得很逍遙。
前一陣子她住在臺灣的母親罹患腦瘤,開刀後復原得很慢。
鵑鵑立刻請調回臺,找了間公寓,把母親接到身邊就近照顧。
鵑鵑不是家中的獨生女,上有大姐,下有弟弟,但是只有她放棄原本的生活, 承擔服侍母親的責任。
她大姐偶爾給她一筆錢,當作是孝親費,此外很少露面,更別談關心自己母親的現況,好像出點錢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母親推給妹妹。
我們這些鵑鵑的朋友看不過去,紛紛提醒她要找大姐和弟弟談清楚母親的事。
鵑鵑保持她一貫的優雅從容,靜靜的說:「照顧媽媽是我的福氣。」
原本為她打抱不平的我們,聽了這句話,頓時沉默起來。
難怪從來不曾聽她抱怨,自認享有「福氣」的人,怎麼會向人訴苦呢?
她總是耐著性子尋找適合母親的飲食配方和復健機構,珍惜與母親相處的時光,鵑鵑忙著張羅都來不及了,哪有閒功夫喊累叫煩哪!
在鵑鵑細心打點下,病情不大樂觀的母親,身體竟一天天好起來,母親想要康復的意願也啟動了,甚至會離開臥房到屋外走走。
原本令人覺得沉重的擔子,因為鵑鵑懂得惜福,居然化作豐盛的禮物。
現在鵑鵑成了大家的強心劑,每當我們遇到困難,或者受了委屈,習慣性的退縮、放棄、抱怨或指責別人時,總會想起她的話。
在我們這一群朋友中,開始流行一種句型:「能多做一點是我的福氣。 」
「孩子不聽話,耐著性子引導他是我的福氣。 」
「擠公車沒位子坐是我的福氣。」
那麼能認識你也是我的福氣說這些話的時候,我們多少帶著點自我解嘲的意味,有時也是開玩笑,但不知不覺中,我們看待周遭人事物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,原來好福氣也是會傳染的。
一句話 人生的成敗,常常因為一個人、一件事,甚至一句話而有決定性的影響。
尤其對人有用的一句話,勝過千言萬語。
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深受感動,甚至豁然開朗;由於「一句話」而改變一生的事例,更是多不勝數。
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卡內基,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男孩。
他九歲的時候,父親將繼母娶進門。
他父親向新婚妻子介紹卡內基時,如是說:「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,他實在令我頭痛,說不定明天早晨他還會拿石頭砸你,或做出什麼壞事呢!」
出乎卡內基預料的是,繼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,托著他的頭,注視著他。
接著告訴丈夫:「你錯了,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 孩,而是最聰明,只是還沒找到發洩熱忱地方的男孩。」
此話一出,卡內基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滾滾而下。
就因為這一句話,建立了卡內基和繼母之間深厚的感情;也因為這一句話,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動力;更因為這一句話,讓他日後幫助千千萬萬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。
「一句話」很容易說,但重要的是要能讓對方受用。
給人一句好話,讓人生命奮起飛揚,何樂而不為呢?所以,人要常說:
第一、給人歡喜的話;
第二、給人鼓勵的話;
第三、給人肯定的話;
第四、給人讚美的話。
多說好話,少說壞話。
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,有時會自毀前程,而一句關懷別人的話,卻能讓沮喪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。因此人要經常檢點自己的口舌,以免破壞了好因緣。
原來你也很富有
有一位青年,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,發不了財,終日愁眉不展。
這一天,走過來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,問:「年輕人,為什麼不快樂?」
「我不明白,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。」
「窮?你很富有嘛!」老人由衷地說。
「這從何說起?」年輕人不解。
老人反問道:「假如現在斬掉你一個手指頭,給你 1千元,你幹不幹?」
「不幹。」年輕人回答。
「假如砍掉你一隻手,給你 1 萬元,你幹不幹?」
「不幹。」
「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,給你 10 萬元,你幹不幹?」
「不幹。」
「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 歲的老人,給你 100 萬,你幹不幹?」
「不幹。」
「假如讓你馬上死掉,給你 1000 萬,你幹不幹?」
「不幹。」
「這就對了,你已經擁有超過1000 萬的財富,為什麼還哀怨自己貧窮呢?」
老人笑吟吟地問道。
青年愕然無言,突然什麼都明白了。
心靈導航
親愛的朋友,如果你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,你就比在這個星期中離開人世的人更有福氣。
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危險、被囚禁的孤寂、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饑挨餓的難受……。
你已經好過世界上五億人了。
如果你的銀行帳戶有存款,錢包裡有現金,你已經身居於世界上最富有的 8%之列!
如果你的雙親仍然在世,並且沒有分居或離婚,你已屬於稀少的一群。
如果你能抬起頭,面容上帶著笑容,並且內心充滿感恩的心情,你是真的幸福了。
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這樣做,但是他們卻沒有。
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,擁抱他,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。你的確有福氣了。
因為你所做的,已經等同於上帝才能做到的。
親愛的:如果你能讀到這段文字,那麼你更是擁有了雙份的福氣,你比20億不能閱讀的人不是幸福很多嗎?
看到這裡,請你暫且放下書,然後非常認真地對自己說一句話:
「哇!原來我是這麼富有的人! 」
(转载)
一天,听一个朋友说起一个故事:两个好朋友,各有一个差不多大的孩子。
这两个孩子在一起慢慢长大。
可是后来一个孩子不小心溺水身亡了。
这个孩子的妈妈每次一见到她的朋友就泪流满面,都会说同一句话:我的孩子太可怜了,生前从没过过一天好日子。
每天都在读书,都在我们的督促下做各种他不喜欢的事情。
另一个孩子的妈妈听了后,就感触良多:生命的变数太多了,我现在能每天看到这个孩子已经是天大的幸福。
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,尽一切可能让孩子过的幸福。
不把太多压力与期待放孩子身上,而放手让他自由快乐成长。谁也不知道,我还能拥有我的孩子多少年?
我们从来没想过意外的发生,我们也不愿意去想,这是我们无法承受的事情,祈求我们的孩子健健 康康,平平安安。
我们能拥有我们的孩子多少年?
或许,我们从来考虑过这个问题。
圣经里说:"儿女是耶和华的产业。" 我们只是代为抚养。
他们总会长大,总会离开,有他们自己的家庭。
只是我们不曾想过,原来,我们拥有他们的日子,其实是那么少。
3岁,他去上幼儿园了,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,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。
离别了一整天,孩子看到你高兴得奔跑过来,扑在你的怀里。跟你说:妈妈,我想你了。
那一刻,抱着孩子就像抱着了整个世界。
6岁,他上小学了,孩子终于走进校门,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,孩子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,却没想到,这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。
他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了,而且他喜欢每天去学校,这是他更喜欢的生活。
甚至,他有时还会说:妈妈,在家好无聊,没有小朋友和我玩。
12岁,他上初中了,甚至有的开始上 寄宿学校,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回一次家,见上一次面。
他们开始不再依赖你,甚至,他们喜欢和你对着干。
你想帮他们做点事情,他们说:妈妈,我自己来吧。
突然觉得这句话让我们觉得好失落,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了?
18岁,他离开你去上大学,一年回来两次。
回来的好几天前,家里的冰箱就装不下了,为他准备了各种各样他喜欢吃的东西。
可是一回来打个照面,他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。
从此,你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:妈妈,我不回家吃饭了,你们自己吃吧。
大学毕业后,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,一年也难的回来一次了。
好不容易回来一趟,几天就走了。
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电话,希望,孩子对你说一声:妈妈,我很好,你保重身体。
这样就足够了。
孩子 结婚了,回家的时间有一半匀给了你的亲家,孩子回来的更少了。
你已经习惯就老两口在家了,但是,你最希望听到孩子对你说:妈妈,今年过年我回家过啊!
当孩子又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,你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家庭成员了,他们的一家三口(或一家n口)里,已经不包括你们了。
而我们也慢慢的习惯了这样的日子。
只是习惯在闲来无事的时候,经常翻翻相册,看看我们自己的一家三口,无论孩子身在何方,他却永远是我们家庭中无可取代的一员。
是啊,其实当孩子在身边的日子,我们是多么幸福。
可是有时我们却还会抱怨。
抱怨因为他,你做了太多的牺牲。抱怨他晚上老醒来,让你睡不好,抱怨他无理取闹,抱怨他爱撒娇长不大,抱怨他生病,让你操碎了心,抱怨为了培 养他,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与金钱...可是,如果你想想,10多年后,就算你想要,也没有机会了。
孩子会不停的长大,过了这个时期他就再没有这个时期的习性。
你是不是常常在他断奶后怀念喂他吃奶的日子,可是那时你却觉得好累好辛苦好厌倦。
是不是常常看他以前吃手的照片觉得好可爱,可是你曾经却为要不停的给他洗手而烦恼透了。
是不是在他褪去童声后,特别想念他曾经奶声奶气的声音,可是他以前撒娇的时候你却很不受用。
是不是当孩子去上学后你特别怀念他黏在你身边的日子,可是以前你却总在想他要什么时候才能去上学啊。。。
时间无法倒流,过去了就只能永远过去了。
孩子能呆在身边的日子是多么难得与宝贵。
因为这一点,我更加的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,也让我无论 遇到什么,都心存感恩。
谢谢上天给我这么一个孩子,让我分享与见证他成长的每一刻。
无论带给我多少困难,烦恼,甚至挫败,无论让我失去多少睡眠,时间,金钱,精力,我仍然豁达,因为,这都是上天的恩赐。
当他在身边的每一天,我都会让他觉得幸福,也是让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回忆。
我不会给他太多压力,束缚,更不会给他牵绊,阻扰,但是我会适时管教,也会做量力而行的投资,因为我有责任与义务教会他生活的本领,好让他来日自由快乐的飞翔。
同时,我也会告诉他,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时,还有一条路你可以畅行,那就是回家的路。
(转载)
三個人只叫「一碗湯麵」來吃是須要勇氣的~希望讀完後能點亮久藏了的一點點愛與勇氣,去迎接您真真實實的人生和未來....
這個故事是十五年前的十二月三十一日,也就是除夕夜,發生在日本札幌街上一家「北海亭」的麵館裡。除夕夜吃蕎麵條過年是日本人的傳統習俗,因此到了這一天,麵館的生意特別好,北海亭也不例外,這一天幾乎整天都客滿,不過到晚上十點以後幾乎就沒有客人了,平時到凌晨,街上都還很熱鬧的,這一天大家都早一點趕回家過年,因此街上也很快就安靜下來。
北海亭的老闆是個憨憨傻傻的老實人,老闆娘倒很古道熱腸,待人親切。除夕夜,最後一個客人走出麵館,老闆娘正打算關店的時候,店門再一次輕輕地被拉開,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男孩走進來,兩個孩子大約是六歲和十歲左右,穿著全新的一模一樣的運動服,那女人卻穿著過時的格子舊大衣。
「請坐!」聽老闆這麼招呼,那個女人怯怯的說:「可不可以...來一碗....湯麵?」背後的兩個孩子不安地對望了一眼。
「當然....當然可以,請這邊坐!」
老闆娘帶著他們走到最靠邊的二號桌子,然後向廚臺那邊大聲喊著:「一碗湯麵!」一人份只有一團麵,老板多丟了半團麵,煮了滿滿一大碗,老闆娘和客人都不知道。母子三人圍著一碗湯麵吃得津津有味,一邊吃,一邊悄悄地談著:「好好吃喲!」哥哥說。
「媽,您也吃吃看嘛!」弟弟說著,挾了一根麵條往母親嘴裡送。不一會兒吃完了,付了一百五十元,母子三人同聲誇讚:「真好吃,謝謝!」並且微微了鞠了一躬,走出麵館。
「謝謝你們!新年快樂!」老闆和老闆娘同時這麼說。
每天忙著忙著,不知不覺很快地又過了一年。又到了十二月三十一日這一天;迎接新的一年,北海亭的生意仍然非常興旺。比去年除夕夜更忙碌的一天終於結束了,過了十點,老闆娘走向店門前,正想將門拉下的時候,店門又再度輕輕地被拉開,走進來了一位中年婦人另外帶著兩個小孩。老闆娘看到那件過時的格子舊大衣,馬上想起一年前除夕夜最後的客人。
「可以不可以....給我們煮碗......湯麵?」
「當然,當然,請邊坐!」
老闆娘一邊帶他們到去年坐過的二號桌子,一邊大聲喊:「一碗湯麵!」
老闆一邊應聲,一邊點上剛剛熄掉的爐火。「是的!一碗湯麵!」
老闆娘偷偷地在丈夫的耳朵旁說著。「喂,煮三碗給他們吃好不好?」
「不行,這樣做他們會不好意思的。」
丈夫一邊這麼回答,卻一邊多丟進半團麵條到滾燙的鍋子裡,站在旁邊一直微笑著看著他的妻子說:「你看起來挺呆板的,心地倒還不錯嘛!」
丈夫默默地盛好一大碗香噴噴的麵交給妻子端出去。
母子三人圍著那碗麵,邊吃邊談論著,那些對話也傳到了老闆和老闆娘的耳朵裡。
「好香....好棒....真好吃....!」
「今年還能吃到北海亭的麵,真不錯!」
「明年能夠再來吃,就好了....!」吃完了付了一百五十元,母子三人又走出了北海亭。
「謝謝!祝你們新年快樂!」望著這母子三人的背影,老闆夫婦倆反覆談論了些久。
這三年的除夕夜,北海亭的生意仍然非常的好,老闆夫婦彼此忙到甚麼都沒時間講話,但是過了九點半,兩個人開始都有點不安了起來。十點到了,店員們領了紅包也回去了,主人急忙將牆壁上的價目表一張一張往裡翻,把今年夏天漲價的:「湯麵一碗二百元」那張價目表,重新寫上一百五十元。二號桌上面,三十分鐘前老闆娘就先放上一張:「預約席」的卡片。
好像有意等客人都光了才進來似的,十點半的時候,這對母子三人終於又出現了。哥哥穿著國中的制服,弟弟穿著去年哥哥穿過的稍嫌大一點的夾克,兩個孩子都長大很多,母親仍然穿著那件褪了色的格子布舊大衣。
「請進!請進!」老闆娘熱情的招呼著。
望著笑臉相迎的老闆娘,母親戰戰兢地說:「麻煩....麻煩煮兩碗湯麵好不好?」
「好的,請這邊坐!」老闆娘招待他們坐到二號桌,趕快若無其事的將那「預約席」的卡片藏起來,然後向裡面喊著:「兩碗湯麵!」
「是的!兩碗湯麵!馬上就好了呦!」老闆一邊應聲,一邊丟進了三團麵進去。母子三人一邊吃麵,一邊談著話,看起來很高興的樣子。站在廚臺後面的老闆夫婦也跟著感受他們的喜悅,內心也跟著喜悅起來。「小淳和哥哥;媽媽今天要謝謝你們兩個人啊!」
「謝謝!」
「為甚麼?」
「是這樣的,你們過世的爸爸所造成八個人受傷的車禍,保險公司不能支付的部份,這幾年來每個月都必需繳五萬元。」
「欸,這個我們知道呀!」哥哥這麼回答。老闆娘一動也不動的靜靜聽著。
「本來應該繳到明年三月的,但是今天已全數繳完了!」
「哦,媽媽,真的呀?」
「欸,真的。因為哥哥認真的送報,小淳幫忙買菜做飯,使媽媽可以安心工作,公司發給我一份全勤的特別加給,因此今天就將剩下的部份就全部繳完了。」
「媽!哥哥!真是太好了,不過以後請讓小淳繼續做晚飯。」
「我也要繼續送報紙。小淳,加油!」
「謝謝你們弟兄倆,真的謝謝!」
「小淳和我有一個秘密,一直都沒有跟媽媽您說,那是....十一月的一個禮拜天,小淳的學校通知家長要去參觀教學課程,小淳的老師還特別附了一封信,說小淳的一篇文章被選為全北海道的代表,將參加全國的作文比賽。我聽小淳的同學說才知道的,因此;那一天我代表媽去參觀了。」
「真有這回事?後來呢?」
「老師出的題目是『我的志願』,小淳是以一碗湯麵為題寫的作文,還要當眾讀這篇作文。」
「作文是這樣寫的:爸爸車禍了,留下很多債務,為了還債,媽媽從早到晚拚命工作,連我每天早晚認真送報的事,弟弟也全部寫出來了。」
「還有,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,我們母子三人共同吃一碗湯麵,非常好吃....三個人只叫一碗湯麵,麵店的伯伯和伯母竟然還向我們道謝,並且祝我們新年快樂!那聲音好像在鼓勵我們要堅強勇敢的活下去,趕緊把爸爸留下的債務還清!」
「因此小淳決定長大以後要開麵館,當日本第一的麵館老闆,也要對每一個客人說加油!祝你幸福!謝謝你!」一直站在廚臺裡聽他們對話的老闆夫婦突然失去蹤影,原來他們蹲下來,一條毛巾一人抓一頭,拼命擦著不斷湧出來的淚水。
「作文讀完了,老師說:小淳的哥哥今天代表媽媽來了,請上來說幾句話。
「真的?那麼你怎麼辦?」
「因為太突然了,開始不知說甚麼好。我就說:謝謝大家平時對小淳的關愛,我弟弟每天必須買菜做晚飯,常常會在團體活動中急忙地回家,一定給大家添了許多麻煩,剛剛我弟弟讀一碗湯麵的時候,我曾感到很羞恥,但是看見弟弟挺胸大聲讀完一碗湯麵的時候,感到羞恥的那種心情才是真正的羞恥。」
「這些年來....媽媽只叫一碗湯麵的那種勇氣,我們兄弟絕對不會忘記....我們兄弟一定會好好努力,好好的照顧母親,今後仍然拜託各位多多關照我弟弟。」
母子三個悄悄地握握手,拍拍肩,比往年都快樂地吃完過年的麵,付了三百元,說聲謝謝!並且鞠了躬走出麵館,望著母子三人的背影,老闆好像做個一年的總結束似地大聲說:「謝謝!新年快樂!」
又過了一年。
北海亭麵館過了晚上九點,二號桌上又放了一塊「預約席」的卡片等待著,但是那母子三人並沒出現。第二年、第三年、二號桌仍然空著,三個母子都再沒有出現,北海亭的生意越來越好,店內全部都改裝過,桌椅都換了新的,只有那張二號桌仍然保留著。
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」許多客人都覺得奇怪,這樣問。老闆娘就講述關於一碗湯麵的故事給大家聽,那張舊桌子放在中央,對自己好像也是一種鼓勵,而且說不定那一天那三個客人還會再來,希望仍然用這張桌子來歡迎他們。那張二號桌變成了「幸福的桌子」,客人一個個傳開去,有許多學生好奇,為了看那張桌子,專程從老遠的地方跑來吃麵,大家都特別定要坐那桌子。
又過了很多年十二月三十一日。北海亭附近的商店主人,到了除夕這天打烊以後,都會帶著家眷集合到北海亭來吃麵,一邊吃,一邊等著聽除夕的鐘聲,然後大家一起到神社去拜拜,這是五六年來的習慣。這一天過了九點半,先是魚店夫婦端來一大盤生魚片,接著又有人斷斷續續地帶酒菜來,經常都集合了三、四十個人,大家都很熱絡;每個人都知道二號桌的由來,大家嘴裡甚麼都不講,但是心裡卻想著那「除夕的預約席」今年可能又空空地迎接新年了。有人吃麵,有人喝酒,有人忙進忙出準備菜餚,大家邊吃邊談,生意上的話。連海水浴的事,最近添了孫子.......,無所不談,打成一片,像一家人,過了十點半,門突然再度被輕輕地被拉開。所有的人都停止談話,視線一起朝向門口望去。
兩個青年穿著筆挺的西裝,手上拿著大衣走進來,大家鬆了一口氣,繼續恢復熱鬧的氣氛,老闆娘正準備說「抱歉,己經客滿了」拒絕客人的時候,有一個穿和服的女人走進來,站到兩個青年人的中間。
店內所有的客人都屏住呼吸,聽那穿和服的婦人慢慢地說:「麻煩....麻煩....湯麵....三人份可以嗎?」
老闆娘的臉色馬上就變了,經過了十幾年的歲月,當時年輕母親和兩個小孩的形象,和眼前這三人,她瞬間努力想把畫面重疊在一起,廚臺後的老闆看傻了,手指交互的指著二個人,「你們....你們.....」地說不出話來。
其中有一個青年望著不知措的老闆娘說:「我們母子三人,曾在十四年前的除夕夜叫了一份湯麵,受到那一碗湯麵的鼓勵,我們母子三人才能堅強的活下去。」
「後來我們搬到滋賀縣的外婆家住,我今年己通過醫師的檢定考試,在京都大學醫院的小兒科實習,明年四月將要來札幌的綜合醫院服務。」
「我們禮貌上先來拜訪這家醫院,順便去父親的墓前祭拜,和曾經想當麵店大老闆未成,現在在京都銀行就職的弟弟商量,有一個最奢侈的計劃....就是今年除夕,母子三人要來拜訪札幌的北海亭,吃三人份的北海亭湯麵。」
一邊聽一邊微微點頭的老闆夫婦,眼眶裡溢滿淚水。坐在門口的菜店老闆,把嘴裡含著的一口麵用力咯一聲整口吞了下去,然後站起來說:「喂、喂、老闆,怎麼啦?準備了十年一直等待這一天來臨,那個除夕十點過後的預約席呢?趕快招待他們啊!快呀!」
老闆娘終於恢復神志,拍了一下菜店老闆的肩膀,說:「歡迎,請....。喂!二號桌三碗湯麵」那個傻愣愣的老闆擦了一下眼淚,應聲說:「是的,湯麵三碗!」
從現實的眼光來看,麵店老闆所付出的並不多,但是,即使那只是幾個麵團,和幾聲誠懇帶有勉勵,祝福之意的「謝謝,新年快樂!」卻使正受殘酷現實逼迫陷入困境的生命重獲生機,這個故事給我們一啟示:即是不要忽視自己對這個環境的影響力,也許你那些微真誠的關懷,就會給這個世界帶來無限的光明。
這個故事在日本發表時,感動了許多日本人,因此有了這麼一個說法:「看了這個故事的人,沒有一個不流淚的。」這個說法稍嫌誇大了些,但是看過這個故事的人的確有許多都為之感動落淚。然而他們流得不是感傷的淚,而是被那一份真誠的關愛,和那一片寬厚的心腸所感動的熱淚。
(转载)